石首仙鶴項目施工現場
12月9日,石首市東升鎮湖北仙鶴紙基新材料項目施工現場機械轟鳴、塔吊成林,一臺臺挖掘機、運土車來回穿梭。
仙鶴項目總投資100億,是石首引進的最大單體工業項目。從2021年3月簽訂投資協議,到今年4月打下第一根樁,再到10月進入全面建設階段,一年多來,在石首市全力服務保障下,項目推進平穩有序。
“目前倉儲區、制漿區、造紙區、熱能區等區域都已開建。”仙鶴項目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劉利軍表示,按照施工計劃,力爭2023年9月底實現5條造紙生產線投產,12月前完成4條制漿生產線,全面投產運營。
7個月征地1600多畝
這天上午,在東升鎮仙鶴項目居民安置點,47歲的艾傳建忙著給新建的三層樓房配上家具家電,黑黝黝的臉上滿是期待:“今年能在新家里過年了!”
去年3月,艾傳建和許多鄉親一樣,聽說房屋和土地將被征用,心中十分抵觸:“造紙廠污染大,以后怎么受得了?”
“那是老皇歷了。”鎮黨委書記成先軍拿著考察數據上門解釋,“仙鶴是特種紙行業龍頭,99.2%的用水都被循環利用,廢水還可以養魚呢!”
“鎮里要發展,大家應該支持。”村民張業紅問,“可是地都沒有了,補償款能用幾年?”
“有了大項目,還怕沒飯吃?”鎮長李磊安慰說,“廠里招工,咱們村民可以優先錄用。”
看到補償方案,村民們心里有落差。東升司法所所長鄒中炎每天帶著土地管理法、城鄉規劃法等條文,上門宣講政策法規,一把尺子量到底;鎮、村干部“自帶盒飯”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,爭取村民支持。
“這個項目真不錯。”前往浙江仙鶴總部實地考察的東升鎮人大代表、群眾代表回來后,個個豎起大拇指:“廠里干凈、明亮,也沒啥氣味,完全顛覆了對造紙企業的傳統認知!”
雜音少了,簽字的越來越多。截至去年11月,共有55戶村民簽下房屋征遷協議,順利騰出1600多畝建設用地,仙鶴項目一期用地順利到位。
“店小二”幫辦40多項手續
項目不等人,早一天完成審批,便能早一天投產。
仙鶴項目投資協議簽訂后,石首立即組織召開動員會,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政委、市長任指揮長、35家責任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項目建設指揮部,全力推進項目早落地、早開工、早投產。
“仙鶴項目體量大,涉及審批事項多,程序復雜。”劉利軍介紹,立項、核準、備案……全部辦下來有40多項;土地、能耗、環評……一個都不敢耽誤。
項目指揮部辦公室研究梳理出26條重點工作事項,制定項目審批流程圖,明確責任分工,倒排工期,掛圖作戰。針對繁瑣審批事項,提前介入、上門服務、主動對接,提供“一對一”幫辦代辦服務。
一年多來,劉利軍和同事吃住在工地,每天梳理問題清單,跟進工作進展,每周召開例會落實;市主要領導每月召開項目建設調度會、現場辦公會,集中研究項目瓶頸問題,及時向上爭取要素指標,終于啃下一塊塊“硬骨頭”。
今年春節剛過,仙鶴項目奠基儀式與荊州市一季度“開門紅”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同步舉行。4月18日,在陣陣轟鳴聲中項目打下第一根樁。劉利軍長舒了一口氣:“太不容易了!”
前不久,受疫情影響,仙鶴項目工地實施封閉式管理,原材料供應成了難題。在疫情防控指揮部全力協調下,石首市住建局、東升鎮等單位主動靠前服務,針對仙鶴項目開設“點對點”轉運通道,保證項目建設原材料有效供應。
“點對點”保用工促就業
今年春節后,仙鶴項目開始招工,石首人社部門和各鄉鎮“點對點”保用工促就業,一批批求職人員被送往浙江仙鶴總部考察,參加統一培訓。
東升鎮邀請人社部門為仙鶴項目舉辦職業技能培訓,已有40多人在項目工地管理員、叉車司機等崗位上崗。
“把技能培訓直接辦到家門口,解了企業用工的燃眉之急,還融洽了企業與村民的關系,為項目早日投產提供了保障。”湖北仙鶴新材料有限公司行政經理吳方林說。
也有村民選擇自己當老板。王先強房屋被征收后,在集鎮上重新開了一間小賣部。聽說對面130畝地上規劃了星級賓館、廣場、還建樓和公寓房,心里樂呵呵的:“人都集中過來了,還怕生意起不來?”
越來越多的務工人員返回家鄉。走馬嶺村村民劉星以前在廣東一家外企工作,受疫情影響回到家鄉,準備在仙鶴項目重新就業。“家里生活成本低,還可以照顧家人。”劉星說,“聽說扣完五險一金,每個月還有6000多呢!”
“仙鶴項目全面投產后,直接創造就業崗位4000個,間接創造就業崗位約12000個。”成先軍滿懷期待,“東升鎮一定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。”